close

21816_1271599210JdzB.jpg  
久聞這片的大名, 但這樣類型的片子實在是要挑日子看

所以在它靜靜的躺了半年後, 我昨晚拿出來看了

真是驚訝到嘴巴都快合不起來了


   劇情從一位女老師森口(松隆子)開始

   她在期末當天緩慢而清楚的告訴全班同學她的女兒死了, 

   而且殺人凶手就是班上同學

   她相當清楚這年紀的少年將會有兒少法的保護, 

   因此她決定辭職, 並採取自己的手段報復這兩個學生

 

一般來說, 對犯錯的學生, 通常有兩種方式懲戒, 感化或是懲罰

不過, 如果這兩個都沒用呢?

若施暴者並不認為他做的事是錯的, 即使是殺了一個小孩, 他也覺得這只不過是一個惡作劇

這時感化就失去作用, 而且在並且在兒少法的保護下, 他並不會受到太大的懲罰


因此, 森口決定用她自己的方式報復

她先想辦法造成他們在學校裡的社交絕路

再藉由旁人的推波助瀾把這個復仇計畫推向最高潮


也許有人認為森口對兩個學生的手段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做法

但她的目的都是摧毀他們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群體認同而已

所以, 森口並沒有拿著刀往他們身上插, 因為她清楚若她這樣的報復只是成就了凶手同學的自我滿足

並且得到關愛, 從而取得另一種型式的認同

以故事的結結果來看, 森口的精心策劃比告訴們倆殺人的罪惡感與肉體上的懲罰要切重要領

而且效果也超乎預期的殘忍

 

提到群體認同這件事, 日本應該是一個最好的典範

在日本社會的每個人終其一身都活在他人的眼光下

我們沒辦法體會這種感覺, 大概是因為身在台灣, 有不少人都很free style

(所以先前有一些日人來台定居, 其中部分的原因是鄰居不會在意他們做了什麼)

日片或日劇在這方面的例子就更多了

像是大搜查線系列, 最後總會來一招全體夾道敬禮的玩意

Hero裡總會把一群團隊的合作打擊做為全段的最高潮

就連火影忍者也都一直很假掰的在講羈絆或朋友(這真的講到很煩了啊)

這些事件都相差十萬八千里, 但都是來自於群體認同

 因為

一個人成功不算什麼, 在眾人讚同下的成功才有意義

這樣的定義已經變成日片英雄成功的潛規則

如果沒這樣做…那我一點也想不起來哪一片是用孤獨的方式定義成功

 

回頭來看一下這片最重要的兩個人, 松隆子和導演

(其實還有原著的湊佳苗, 但我也沒看過小說, 也沒什麼好評論的)

年輕的小演員我就不說了, 因為我也不熟, 哈哈哈

松隆子飾演的森口在這片表現真的很劇場

她在陳述自己女兒的事實時也不急不徐, 像是在說故事般

即使環境嬉鬧吵雜, 但每字每句都清清楚楚的傳達到觀眾的心裡

而且從沒有從臉上表現哀傷的表情, 但仍然可以感受到她心裡的憤恨與哀傷

而唯一的一次掩面痛哭就是想起女兒

 (連這場景也沒有拍到她難過的表情, 只有用側寫的方式描述)

因為那是她唯一回到為人母親的時間, 其他時候大概都變成鬼了吧

 

而執導全片導演中島哲也, 先前是以廣告起家, 擅長運用強烈的影像風格來說故事

像他用大量高中生天真的畫面來凸顯傷害別人時的無情

慢動作加上充滿違和感的大笑, 還有眾人的自白OS

真的會看到一陣陣的寒意襲來

而且掌控步調也同樣得宜, 讓這個有點深沈的故事不致於太過沈悶

我覺得在近幾年的日片中算是很好的表現了

(其實他也導過很有名的”令人討厭松子的一生”, 但我沒看, 哈)

 

總而言之, 講了這麼多, 我要來下一個結論

這片真的很好看, 算是2011(或2010)必看的電影

而且

千萬不要惹女人, 尤其是有小孩的媽…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蘭基黃 的頭像
    法蘭基黃

    人生總有不斷的WTF

    法蘭基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